孟瑛在,以孟瑛為首的這個派系就在,孟瑛不在了,這個政治派系還會在嗎?
就好像是楊士奇一般,楊士奇在,楊士奇為首的政治派系就在,乃是當時朝廷的主流,滿朝文臣大抵與楊士奇有這樣那樣的關系。
而楊士奇去職,楊士奇派系人馬,一部分由曹鼐掌管,一部分被王直接納,一部分被楊溥收編,一部分稱為于謙的麾下。
四分五裂,蕩然無存。
其實,朱祁鎮也未必覺得孟瑛的能力一定在成國公朱勇之上,不管是絕對成國公朱勇是既得利益集團的人,不可能深入改革。而孟瑛在這上面卻毫無問題,在宣德十年之前,孟瑛幾乎一五所有。顛沛流離。
他雖然是靖難二代出身,但是因為牽連到了漢王,早就與成國公英國公的關系斷得干干凈凈了。
有一天,朱祁鎮讓孟瑛對靖難集團開刀的話,孟瑛決計不會有猶豫的。
這一點,甚至比孟瑛能力是否勝過成國公朱勇更加重要。
更新換代的墊腳石,他也就這點用了啊,畢竟也已經六十多歲。
“好,”下面傳來震天的吼叫之聲,朱祁鎮回過神來,放眼看過去,卻見下面勝負已分。
說實話,下面比試并不是很好看。
戰場之上招式非常簡練,根本沒有什么觀賞性,一刀一槍都取人性命而已,即便比試的人去了槍尖,點了石灰,但是不帶槍頭的木桿,在高速奔馳之下,還是能打死人的。
所以這些武學學員,打起來難免縮手縮腳。
朱祁鎮畢竟從小練習弓馬騎射,也是能看得出來門道。但是怎么樣?總不能真讓下面分勝負判生死吧。
朱祁鎮對著楊信說道:“卿看來,這批學子如何?”
楊信一直站在朱祁鎮一側,另一側是貼身護衛張昭,一聽皇帝問自己,立刻說道:“兵法韜略自然無話可說,不過這武藝比試,在末將看來,還需多加操練?!?br/>
朱祁鎮轉過頭對著張昭說道:“你看呢?”
張昭立刻躬身施禮:“陛下,武學之人慣例可以提前出師的,最后留下的也只是平庸之輩?!?br/>
這當然是真的,只要這個人有才能,比如像楊信這種,根本沒待多長時間,他直接向朝廷申報提前結業,這樣的人只要稍微有的關系的人,都會安排特別好的官職,皇帝也特許,沒別的,只要你夠自信,朕就敢封大將軍!
有什么比考核更公平的辦法嗎?
對于大明低級軍官來說,聽懂旗鼓,懂的簡單布陣,然后就要看個人的戰斗力了。對于如果培養更高級別的軍官,朱祁鎮還是摸不清頭腦。
任何一個知識體系的建立,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
所以,再沒有找到更高明的辦法之前,武學前三甲都是由決斗產出的。
溫馨提示:按 回車[Enter]鍵 返回書目,按 ←鍵 返回上一頁, 按 →鍵 進入下一頁,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