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9月10.
教師節。
首先祝所有教師天使們節日快樂,o(* ̄︶ ̄*)o
現在基本是說,對孩子影響最大的是家庭,孩子最好的老師,是父母。
這不假。
在很多時候,人活的是一個底氣,而這個底氣,很大程度上來自家庭,特別是原生家庭,這一點,在人生的長河里,越往后,越突出。
小灰灰的三個姑姑,真的是我見過的她們那個年齡少有的有底氣的女性。
她們不僅有來自父母的愛,而且有來自父母給予的物質。
我是今天才知道,小灰灰的爺爺當時是技術非常突出的技術工,在剛建國的時候,就能拿到108的工資。
這個數放在今天可能還不夠一頓飯,但在當時真是很高很高的工資。
我姥爺那會兒大概是四十多,特別需要標注的是,那時候人的工資是差不多的,是會計。
比如你是工人,那你是大廠還是小廠,基本都是那個工資。
我家太后,十六歲的時候去撿半天雞毛,一個月也能有十六塊。
當然,一百零八分攤在七個孩子身上也不會多寬裕,卻是會給孩子很大的底氣。
不過那個時候孩子的教育,起碼在我的印象里,是來自學校。
我一直是散養長大的,家里在我學習上的看管,大概就是幫著默寫一下生字,看一下成績。
所以那個時候的老師真的是特別特別重要。
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小學的一個語文老師,姓柴,那時候他還是個青年。
他會用二十多分鐘的時間給我們講故事,然后剩下的十多分鐘來給我們講課本,然后留下很多很多的作業。
當時上他的課是很開心的,雖然他并不喜歡我,囧……
不過我還是要說他是一個好老師,我很高興在我的學生生涯里能遇上他,如果我能重生,我會更乖巧一些,努力一些,爭取做一個讓他喜歡的學生吧。
而現在,孩子的教育真的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看家長付出了。
Q7才上一年級,語文每天需要背三字經,家長要錄像打卡;數學每天需要練習口算,需要家長計時簽字——這兩個是固定作業,是一定要完成的。
溫馨提示:按 回車[Enter]鍵 返回書目,按 ←鍵 返回上一頁, 按 →鍵 進入下一頁,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