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過這些武器裝備的實驗記錄,方石才知道,原來國家的周邊一直都不太平,下絆子捅刀子根本就沒停過,這也沒辦法,誰叫你家周圍都是些覬覦著華夏豐饒的貪婪之輩呢,人家米國多好啊,孤懸海外,鄰居還都是肉腳,華夏想去那邊搞點什么事都搞不成。@
方石若有所悟的回想了一下這個世界上一直戰火不斷的地區,赫然發現一大半竟然都在華夏周邊,想到首長說的那些話,這次明白首長為什么那么迫切的想要將軍事實力提起來,實在是被欺負的狠了?。?br/>
可憐一大票國人還傻乎乎的以為米國是自由燈塔、正義之家呢!豈不知那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流氓,事實上,這個國家從一開始就是流氓,雖然現在偽裝了一番,但是本質還是流氓。
這就是國與國的關系,反正花點金錢精力在你家周圍搞事,如果能弄得你自亂陣腳自然是大好,即使不成功,也能拖拖你的后腿,再不行就當是練兵了,反正搞亂的又不是自己家,在這種邏輯之下,不去搗亂的才是傻子。
易地而處,方石覺得的自己也會選擇去搗亂的,沒辦法,誰叫你跟咱不是一家人呢,這就叫做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了,除非世界大一統,否則這些事情根本就沒法避免。
因此方石對這些來搗亂的人也說不上恨,但是還是生出了要狠狠的打擊一下的想法。
等他醒悟過來才發現,自己好像又被首長給算計了,看來首長讓自己接觸這些。未必沒有用現實改變自己想法的心思。真是老狐貍?。?br/>
花了幾個半天的時間。方石基本上將我軍的軍事裝備都過了一次,甚至連絕密的核武器數量和當量的內容也有,最后,總裝備部的人做了個總結,指出我軍裝備的長處和短板,以及未來發展要求的預想。
然后是兵器研究所的人,他則給方石提交了一個報告,里面集中談的是問題和困難。特別是未來武器發展中遇到的困難,其中所謂的a裝備和b裝備也有詳細的說明,原來這兩個已經小規模列裝的裝備還有很多問題。
所謂a裝備,就是一個陰陽氣息超遠程探測系統,基本上是取代電磁雷達為目標設計的,由于采用的是發射和接受陰陽氣息,因此,在這個系統面前,任何的電磁隱形和干擾效果都不大,這東西就是專破電磁隱身的利器。
b裝置則是一種利用兩儀微塵陣原理實現的電磁隱身裝置。完整的兩儀微塵陣是難以搬上飛機的,完整的兩儀微塵陣不僅隔絕了電磁波。還單向隔絕了光線的傳播,如果這東西能搬上飛機之類的移動設備,那才叫真正的隱身。
不過這兩個強大的裝置也面臨著嚴重的不足,a裝備功耗巨大,探測距離不到一百公里,b裝備同樣存在功耗太大的問題,而且在高速運動的時候,隱身效果過飛快的下降。
其他類似的電磁法器裝備還有不少,不過大多是單兵使用的,不具備戰略價值,方石根本就懶得去關注,他也相當認同兵器研究所的選擇,重點發展ab這兩種裝備才是王道。
其實方石看到這兩個裝備的時候就有些震驚,他還以為自己和夏雨欣的研究項目泄露了呢,不過后來才發覺自己有些過敏了,或許正是因為這兩個應用的價值巨大,大家猜不約而同的將注意力放在了這兩個方向上。
事實上,方石在獲得瀛洲洞天的總控核心技術后,就開始研究這種全方位的探測術法,后來又得到冤魂海三維八門陣局模式的啟發,與夏雨欣一起研究出了全新的探測和控制核心,這個探測和控制核心不久前才嵌入了青城山的護山大陣之中。
青城山上的這個控制核心,就是一個加強版的a裝置,與其不同的一個是將定向掃描變成了全向被動接受,另一個則是由主動變成被動之后,能耗大幅度的降低,加上對三維八門陣局的利用,其適應性和靈敏度都大幅度的提升。
反過來,只要方石將這個控制核心技術弱化之后就能得到一個強大的a裝置,只不過,需要在后端進行電磁陰陽轉換,畢竟現在的飛機駕駛員或者其他的操作人員還不是術士,如果將來這些操作者都是術士的話,連這部分的轉換都省了,效率只會更高。
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,方石看到這個a裝置的時候才吃了一驚,還以為人家就是沖著最新的控制核心技術來的。
再看b裝置,那就更簡單了,事實上,不完整版本的兩儀微塵陣想要改善高速移動時的性能并不困難,如果在方石南下冤魂海之前這個問題還不敢打包票,但是現在,方石能輕易的解決這個問題。
這就要說說傳統的陣局理論了,之所以傳統陣局會隨著流年推演出現越來越大的誤差,其實是因為原本的陣局結構不合理。原本的陣局結構是構建在平面八門陣局的基礎上的,而事實上,現實中的空間結構是三維的,用兩維的結構去構建三維的陣局,誤差肯定越來越大,這也是傳統陣局計算及其復雜的原因,因為要添加很多奇怪的修正參數,才能盡量的減少誤差。
當方石發現了三維八門陣局結構之后,這個嚴重的缺陷立刻就得到了修正,方石首先做的就是重新推算原本的計算方法,然后得出了全新的陣局設計方式,再將這些理論應用到傳統的陣局中,于是得到了一系列的全新陣局。
強大的兩儀微塵陣也在其中,而得到一個簡化版的兩儀微塵陣就更容易了。
其實武器研究院的人也得到了三維八門陣局的基本原理,但是,他們對傳統陣局的修正能力是無法跟方石相比的,這可不是簡單的數學公式,這其中涉及的陰陽氣息的變數太多,只有高明的術士才能通過不斷的實驗來獲得修正數據。
溫馨提示:按 回車[Enter]鍵 返回書目,按 ←鍵 返回上一頁, 按 →鍵 進入下一頁,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