暑假期間,劉弘毅帶著艾小雨,走了很多地方。
重點是考察工廠。
劉弘毅對于工業這一塊,非常重視。
他現在的身份雖然只是學生,實際上,他可以看作是楚州地委第三書記。并且這個“第三書記”提出來的建議,第一書記和第二書記多數時候都不會反對,而是慎重考慮。
沒有特別意外的情況,“第三書記”的建議都會被付諸實施。
楚州地區沒有任何地緣優勢可言,想要富裕起來,唯有在農工商業上下功夫。農業是基礎,工業則是骨干。沒有高速發展的工農業,商業就是無根之水。
無農不穩,無工不富,無商不活,無才不興。
古有明訓。
在576廠的鼎力相助之下,楚州地區的“摩托車廠”已經開始建設,并且組裝出第一臺輕便摩托車的樣品。
為了契合時代的發展,摩托車廠是當作龍頭企業來創辦的。
不但生產摩托車,還生產自行車,下一步則是生產重型載貨三輪摩托車,以及微型卡車和面包車。
目前已經安裝到位的是自行車生產線和兩沖程輕便摩托車生產線。
這個工廠的級別,被定為正縣團級,直接歸楚州地區某委會管理,業務上,歸工業工作領導小組指導。在楚新縣郊區劃了一片很大的土地,規模極大。
在劉弘毅的建議之下,楚州地區還相繼建起了罐頭廠,電機廠,電焊條廠等工廠。
原有的工廠,也正在進行升級改造。
辦工廠需要資金。
一部分由上級撥款,一部分銀行貸款,還有一部分則是出口創匯。
先前建起來的飼料廠,養殖場,搪瓷制品廠已經開始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,開始反哺。持續發展下去,就會變成良性循環。
當然,目前所有的工廠都是國營和集體所有制,全都是公家的。
私人搞工廠,暫時還沒人敢拍這個板。
但是,銷聲匿跡已久的小商小販,又開始悄悄地冒出來了。
一些小販,挑著擔子,走街串巷,甚至上山下鄉,收集雞毛,雞內珍,牙膏皮,橘子皮,土茯苓之類的東西,同時銷售一些針頭線腦之類的小商品。
溫馨提示:按 回車[Enter]鍵 返回書目,按 ←鍵 返回上一頁, 按 →鍵 進入下一頁,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