启东幼似网络技术有限公司

    尚書臺內,諸多仆射已經到齊,前來拜見他們的新上司,諸葛亮坐在上位,看著面前諸多的同僚,在制定律法的時候,他便與這些人打過交道,關系還是不錯的,如今成為尚書令,這些人也沒有什么不服的,對于他的祝賀,也是極為的誠懇。

    諸葛亮與眾人寒暄了片刻,交代了一些事情,他與荀彧不同,對于各個仆射的要求自然也是不同的,諸葛亮開口說道“從今日起,尚書臺每月召開兩次群臣之商議,諸君都既要總結一月之內,自家府臺之得失,同樣的,也要制定下月之目標,必須要時刻的進行改善”

    “在我這里,無功便是過,諸位都是當世之人杰,我不信諸君做不到這點的要求,故而,還望諸君莫要惜力,有小功者,我當上書天子,請大賞,有大功者,我當為其討來忠烈堂之位也!”,諸葛亮認真的說著,眾人卻是大驚,面帶喜色。

    想要進忠烈堂,還是非常不容易的,就這些年里,也只有歷代的三公,乃至一些戰功赫赫的將軍才能名列其中,尋常的廟堂之臣,大多都是沒有資格進入的,進入忠烈堂,代表著名垂千古,享萬世后人之祭,這對于他們而言,絕對是有巨大吸引力的。

    能夠待在仆射這種位置的,大多都是走到了廟堂的核心,無論錢財家業,對于他們都不算什么,唯獨這留名青史,反而是值得他們去追逐的。

    何況,他們也都不是庸碌之人,諸葛亮如此的高要求,他們心里也沒有畏懼,昔日的荀公,也不能說差,卻還是少了諸葛亮幾分銳氣,諸葛亮這剛剛上任尚書臺,便要求他們全力為之,甚至連無功為過這種話都說了出來,這不就是他們施展抱負的一個機會麼?

    “下次之議,便定在六日后,還望到時候,諸君都能拿出些建議來”,諸葛亮滿臉笑容,看著這些人,溫和的說著,只是,若是不能完成,就不知他還會不會是如此模樣了,眾人紛紛告退,離開了此處,不過,他的兄長諸葛瑾還是留了下來。

    “孔明啊”,自從知道自己的弟弟成為尚書令之后,諸葛瑾開心的連嘴都合不攏了,這位古板,早成的仆射露出如此模樣,實在是讓人害怕,不過,大家也都知道他為何如此開心,也紛紛與他拜見,要與他親近,諸葛亮仿佛這才看到了兄長,疑惑的問道“諸葛仆射可還有什么事?”

    諸葛瑾一愣,瞬間回到了原先的模樣,板著臉,肅穆了起來,開口說道“我是想問,我原先給與荀公的奏表,可曾批下來?”

    “這得要等到下次朝議,仆射可再次提及一次,我再行處置?!?br/>
    “好”,諸葛瑾點著頭,這才說道“那我便告辭了,令公若是有空閑之時,可往我家來一趟,令公之侄兒阿嫂,甚是想念”

    “喏?!?,諸葛亮附身一拜,諸葛瑾這才離去,在尚書臺內,兩人便是以官身來稱呼,諸葛瑾也是明白的,送走了所有人,諸葛亮這才拿起了他們原先給與荀彧手里的那些奏表,不得不說,這一批的廟堂群臣,就沒有幾個是庸碌的,他們先前給與荀令公的奏表,也有很多不錯的提議。

    奈何,一方面是荀令公年邁,未能親力親為,不愿冒險,另外一個方面,也是荀令公整日忙于律法與土地之大事,對于這些卻是有些忽視了,正好,由自己來接手,諸葛亮對自己是有信心的,這些事情,自己絕對是能夠完美的施行,給自己一年的時日,空蕩蕩的國庫之中定會再次堆積如山的。

    之后幾天,他都在府邸內思索著自己麾下這十八個府的改善,以及各府所能施行的良策,也不曾出門,好在他將饒陽公主與女兒都接到了尚書臺內,每日有妻兒作伴,也不曾像先前那般的勞累,至于諸葛瞻,卻是被丟在了原諸葛府里,再過一個月,他就要參與考核,可諸葛亮卻對他不抱有任何的希望。

    就在諸葛亮準備召開第二次的群議的時候,黃門上門,請諸葛令公前往厚德殿,諸葛亮連忙放下了手中的事情,上了馬車,便趕往了皇宮,宿衛不敢阻攔,一路放行,諸葛亮很快也就趕到了厚德殿外,黃門通報之后,諸葛亮報了姓名,這才走進了厚德殿里。

    按著他三令的身份,其實也犯不著如此行事,不過,諸葛亮不敢托大,哪怕身為尚書令,依舊是保持著最謙遜的臣禮,走進了厚德殿內,可是,剛剛走進了厚德殿內,諸葛亮便愣住了,臉上的笑容也迅速消失,天子坐在厚德殿前,看起來竟有些頹廢,精神萎靡。

    整個人好似蒼老了很多,后背都隱約有些彎曲了下來。

    這還是他認識的那個霸氣天子麼?

    “陛下”,諸葛亮緩緩開口,劉熙這才抬起頭來,眼眶周圍都有些泛黑,臉色蒼白如雪,他強行擠出了一絲的笑容,“孔明你來了啊?來,坐下罷。”,聽著他的言語,諸葛亮緩緩坐在了他的面前,兩人沉默了片刻,劉熙方才問道“你在尚書臺內說的話,已經傳到了朕這里,荀令公可是說你有些操之過急???”

    “陛下,時日不同,從前荀令公治國,不敢大刀闊斧,卻是擔憂國庫不能承擔太多的政策同時施行,而如今,卻是完全可以施行了”

    “哦?如今比起過去,不是更加的空虛麼?”

    “陛下,可如今我們有紙幣啊,紙幣不同于銅幣,想要多少便可以造出多少來,甚至,臣有辦法來貴霜等外邦來承擔大漢的經濟壓力”,諸葛亮緩緩說著自己與劉巴的驚天大策,只要貿易能繼續,大漢就能讓外邦來為大漢買單,大漢的諸多政策,完全可以同時進行,而不受到阻礙,唯一的難處就是糧食。

    不過,在施行延康律之后,大漢的糧食增產再次來到了一個飛躍的時期,無數的糧食從四面八方,從大漠海外,源源不斷的流向了雒縣,這便已經能夠支撐起來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