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寧十六年,歷癸亥
年初,蔡邕會同五官中郎將堂溪典、光祿大夫荀攸、諫議大夫馬日磾、議郎張訓、賈詡、太史令單飏等人,對《詩》,《書》,《易》,《春秋》,《公羊傳》,《儀禮》,《論語》七部經書的校訂完成,并發往了太學與門子學,形成了統一成制的教學經本。
崔寔按照天子的命令,擴展鴻都門學,并且從單一的賦,擴展到了書,畫,以及辭,并且當月招收了百余在這些方面頗有建樹的大賢,入駐鴻都門學,另外,好此道的士子們,同樣也可以進入鴻都門學,進行學習,在他們進入鴻都門學之后,涌現出了大量的人才。
當然,也同樣的出現了很多極為優秀的作品。
近百篇的文賦傳遍天下,雖然從內容上來說,這些文賦都極為相同,都是對天子,百官,或者當今的盛世進行夸贊描繪,但是他的確是在天下帶起了一股文風,文字奢華,范圍大氣,這成為了建寧的盛行文風,文筆之中充斥著盛世的傲然氣息,令人沉醉。
在書方面,蔡邕所創立的建寧體自然是成為了主流,同時也有很多人對此進行了創新,而在畫方面,京兆長陵人趙岐作了《建寧長歌圖》,當時便有數位名士,要以千金收購,趙岐沒有出售,反是送給了宮中的天子,天子對此畫極為喜愛,愛不釋懷,當月,趙岐拜并州刺史。
在元月,寒冬尚未完全度過,各地還在緊急的抵抗嚴寒,不過在擁有了棉與墨炭之后,百姓們的生活的確是好了很多,沒有發生之前那般的大規模災難,不過,在益州,確不是這樣,商賈們已經開始做好了準備,只要到了春時,他們便會前往貴霜。
益州已經千余人的商賈準備前往貴霜,他們匯聚了數百輛車馬,載滿了貨物,就等著鄭玄的命令,鄭玄同樣在為此事而操勞著,派出士卒,再次巡查路線,與貴霜聯系之類,忙的焦頭爛額。
而在皇宮之中,天子是有些不安的。
只因為,在這場寒冬之中,聞人公的病情加重,已經在床榻上待了近倆個月了。
百官默然,天子更為焦慮。
太醫令曰:聞人公先前便是惹了風寒,故而不適,在寒冬季節,故病重發,才會如此。
天子派遣了十余個太醫在聞人公府邸上照料聞人公,并且對他們說道,若是聞人公出了什么意外,絕對不會輕饒了他們,這讓太醫們都是極為的惶恐,每日都待在聞人公的身邊,不間斷的照料他的起居,在寒冬漸漸度過之后,聞人公的身體也是有些好轉起來。
聞人襲躺在床榻上,緩緩睜開了混濁的眼睛。
看到他醒來,幾名太醫立刻忙碌起來,將他緩緩扶起來,遞上了熬好的藥湯,聞人襲喘著粗氣,有些艱難的張開了嘴,喝著藥湯,僅僅是幾個月,聞人公就已經干瘦的不成人形,猶如一句骷髏,只能睜開眼睛,手腳都沒辦法使喚,就連更衣,都是奴仆們相助。
馬均走了上來,笑著問道:“師君,今日如何?可好了些?”
聞人公有些迷茫的看著馬均,看了許久,好像才認出他是誰,張開嘴,發出呀呀的怪聲來,他連話語都說不出來了,只能發出一些無意義的音節,聞人公越是說不出話,他便越是激動,渾身亂顫,語速也更加的急促,看到他這個樣子,馬均立刻叫道:“師君,無礙,師君,無礙...”
緊緊握住聞人公的手,馬均雙眼含淚。
聽到馬均如此急促的聲音,聞人公方才緩了下來,渾身依舊有些顫抖著,靜靜的躺在床榻上,瞪大眼睛,望著上方,目光呆滯,渾身更是沒有半點的觸感,馬均一直在他的身邊安慰著,聞人公方才緩緩閉上了眼睛,開始熟睡。
馬均朝著一旁的太醫使了使眼色,與他走到了屋子外,剛剛走出去,馬均猛地便掐住了對方的脖頸,太醫令有些驚恐的望著他,馬均直接將他按在了墻壁上,雙眼含著淚,惡狠狠的問道:“你這庸醫,寒風豈是這樣的病狀?你便是這般治病的?為何師君的情況,一日比一日差?!”
“馬議郎,放..放手...”
馬均憤怒的松開了手,太醫令有些畏懼的望著他,又清了清嗓子,說道:“這的確是風寒引起的消渴癥...君不知啊,聞人公多飲,多食,多溺,卻格外消瘦,手足無力,不能發聲,這的確是消渴癥無疑...”
“那當如何治療?”
溫馨提示:按 回車[Enter]鍵 返回書目,按 ←鍵 返回上一頁, 按 →鍵 進入下一頁,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