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榮在圍困住了王宮之后,便沒有采取進一步的行動,因為對于西閔臺以及諸多官員的處置,尚且還沒有下達,徐榮能夠決定戰事,但是對于這些處置事務,他卻不能擅自決定,不過,太史慈在他之后登陸地面,并且控制了狗奴國大大小小的村莊。
劉默等人得知狗奴國已平,卻又商議起來,如今,最好的行為,莫過于帶著倭王,倭王妃,呼邑前往狗奴國,讓呼邑重新穩住局勢,再進行倭王大婚,讓狗奴國成為初個承認倭王共主地位的倭島諸國,這是荀攸所提出來的,也是經過劉默同意的。
眾人都開始為前往倭島而做起了準備,呼邑,其女,以及倭王劉安,在荀攸前來稟告他的時候,劉安的臉上依舊有些惶恐,不過,他看著身邊形如高塔,魁梧異常的將軍,心里還是平穩了下來,他是孝康皇帝的子嗣,他決不能給孝康皇帝丟臉,區區倭島,能奈我何?
而在另一方面,公孫瓚負責保護呼邑與倭王妃,呼邑心里早已沒有原先那般的畏懼,他時常皺著眉頭,總司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樣,當然,如他這般模樣的,還有一個劉默,劉默在離開之前,又去看望了黃忠,黃忠依舊躺在病榻上,昏迷不醒。
劉默看著他,久久無言。
黃將軍,望我大漢先烈之英靈護佑,度過此難。
熹平七年,元月
劉默與眾人離開了東濊,劉備卻不能離開,再三與他們告辭,私下里,他也是勸慰劉默,劉公安心,備定好生照看黃將軍,這一番,劉默再次見到了太史慈,太史慈身材修長,卻與黃忠,典韋這般將領不同,他善言辭,能說會道,別有一番儒將的風范。
太史慈拜見了倭王,又拜見了劉默,荀攸等人,看到劉默,他心里有些難以置信,他是知道劉默的,沒有想到,如今此人都成為了朝中重臣,自己都要拜見,劉默看起來卻有些落寞,太史慈心里滿是疑惑,劉默只是詢問了一些狗奴國與倭島的情況,便沉默了下來。
太史慈并不知道,劉默如今為何會變成這樣,不過,劉默沒有多問,他也就沒有再稟告,退回了自己的位置。
整個艦隊,似乎都因劉默的沉默而陷入了一片寂靜,上至將領,下至士卒,都是皺著眉頭,不茍言笑,沒有半點得勝利之師的模樣,在次日,荀攸便再一次拜見了劉默。
在船艙里,兩人面向而坐。
荀攸看著劉默,問道:“公可知,為何陛下以公為使?”
劉默搖著頭,沒有言語。
“朝中眾人,皆以為,陛下乃是看重劉公言語之才,雄辯之能,攸以為,錯矣,公之風范,乃是陛下看重之因,公出身蠻夷,年少逢災,可至今為止,攸未曾看過公如此模樣,百官蔑視,公笑之釋然,士子行兇,公笑而釋然,縱孤身影只,公卻依舊自娛自樂,不為外物而憂”
“此番心境,朝中無人能及也,這番前來倭國,眾人不知所為,故而多惆,唯獨公談笑如常,毫無畏懼,黃將軍之事,劉公悲愴,攸心知,可是,劉公此番,不只為人友,更為漢臣,負陛下之厚望,若以黃將軍之事,誤了國事,公何言以對之?”
“黃將軍又豈想看到大事失利???”
“若事不成,黃將軍不在,他孤子,何人養之????”
荀攸聲音越來越高,到了最后,他咆哮著問道。
劉默緩緩抬起頭,雙拳緊緊握著,他盯著荀攸的眼睛,片刻之后,他臉上出現了一絲的微笑。
僅僅不到半個時辰,眾人都明顯的發覺到了劉公的變化,劉公先是去尋找了劉安,坐在劉安的對面,看到他前來,劉安有些不解,劉默坐在了他的面前,笑著說道:“倭王不虧我大漢仁宗孝康皇帝之后,如今之局勢,竟能面不改色,令臣極為佩服!”
“臣曾拜見孝康皇帝,孝康皇帝之模樣,與陛下,與倭王,有八成之相似,那時,臣還是在東濊為君,每日憂心忡忡,有高句麗為難,倭王不知,那高句麗,簡直與禽獸無疑啊,他們以臣之族人為獵物”
終于,倭王借著身體不適的理由,將劉默請出了船艙。
溫馨提示:按 回車[Enter]鍵 返回書目,按 ←鍵 返回上一頁, 按 →鍵 進入下一頁,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