熹平十年,年末
天子親下詔,令太尉賈詡與司徒盧植,一同查清大漢疆域內的傷殘老卒,對他們進行贍養救濟,并且稱他們為天子子侄,兩千石以下官吏必禮遇,根據情況不同,對不同傷殘的士卒們給與不同的救濟額,因天子親自下令,太尉與司徒在四天里,便詳細擬定出了一份大略。
天子隨后施行,要求各地的縣令,亭長里正按照太尉所擬定的規章行事,而這條規章被直接列入為《熹平仁政》之中的一個部分,作為天子下令贍養老弱病殘孤寡之后,又施行的新一條仁政,當今天子,在百官眼里或許算不得明主,可是在百姓的心里,他的威望是一直在上升著的。
先前他頒發的一系列的濟民舉措,被總列為《熹平仁政》,這些福利舉措,挽救了不少的百姓,而天子的仁義形象也是深入人心,如今,濟民院也有二百四十多家,籠蓋了大半個北方,至于南方,也已經開始投入施行熹平仁政的諸政來。
而如今新補充的條例,則是讓天子得到了無數士卒們的擁護,這條例,完全就是為了士卒著想,而對其余眾人,則是沒有半點的幫助,可以看出,天子對于士卒們是多么的看重,最能感受到士卒們變化的,自然就是率領他們的將領們。
在雒陽內,南軍中侯黃忠看著校場上拼命操練著的士卒,心里都不由得一驚,就在幾天前,自己還在督促眾人操練,不得松懈,而到了今日,他卻得去讓士卒們休歇,不要繼續操練了,這樣強度的操練,持續太久,對士卒們的危害是很大的,沒有想到,僅僅一條政令,就能對士卒們有如此巨大的影響。
而在袁府里,袁術讀著天子派人送來的書信,皺著眉頭,認真的思索著。
這次皇長子的事情,乃是有宮女作祟,暗中謀害,已被誅殺,這便是天子給與袁術的理由,袁術覺得,這似乎有些不對,不過,天子既然這么說了,那事情就一定是這樣的,群臣沒有懷疑的余地,既然獒兒沒有了過錯,這也算是好事了,另外,天子的新令,也讓袁術目前的苦惱一并被解決。
日后有廟堂贍養老卒,袁術也不必為了些許的錢財,四處走動了,不過,他有些不明白,自己擔任司空,又熟悉軍旅,為何天子不是讓太尉與自己來商定,而是要找司徒公呢?
袁術也沒有再想,將書信放好,便讓門外的獒兒與諸葛亮進來。
劉獒并不清楚宮里的事,低著頭,面色愁苦,他覺得,自己連累到了師君,韓門是阿父的心腹,如今被師君痛毆了一頓,阿父又會如何處置師君呢?
袁術說道:“陛下已經查清了事情的原委,你沒有過錯,是一個宮女想要陷害你,已經伏誅,陛下不再過問你我的罪行了,另外,陛下要你繼續在我這里進學,不必返回”,聽到袁術如此說,諸葛亮這才松了一口氣,他先前聽到劉獒不能再進學了,心里便有些愧疚。
若不是自己的那些話,想來皇長子也不會落得這樣的下場,如今,皇長子無憂了,自己也就好受了些。
劉獒面色一喜,隨后又嘆息了一聲。
袁術與諸葛亮都有些疑惑,袁術問道:“你無憂也,何以惆悵?”
“為那宮女而嘆也?!?br/>
袁術閉著眼,額頭上又浮現出了青筋,抽動著,強忍著心里的憤怒,講述道:“或曰:以德報怨,何如?,你可知曉,孔子是如何回答的?”
獒兒點著頭,說道:“子曰:何以報德?以直報怨,以德報德!”
“既然知曉,又何以為仇敵而哀?”
劉獒抿了抿嘴,說道:“天下之黎庶,為劉氏之子民,豈有為父母而怨子女者?”
“你??!”袁術大怒,咬著牙,又說道:“若是你的子女要害你,你要如何?從容赴死乎?”
諸葛亮看到袁術暴怒,伸手拉了拉劉獒的衣袖,劉獒看著他,笑了笑,又看向了袁術,說道:“君之視臣如手足,則臣視君如腹心,君之視臣如犬馬,則臣視君如國人,君之視臣如土芥,則臣視君如寇仇!”
袁術看了看周圍,說道:“此等言語,日后莫要再提及,你不是君,大漢也不是先秦亂世”
溫馨提示:按 回車[Enter]鍵 返回書目,按 ←鍵 返回上一頁, 按 →鍵 進入下一頁,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