虞在大君走之前一直覺得大君是自己的貴人,是她將自己從懸崖邊緣拉了回來,但國君自夏季國人暴動而去國求學后她便忍不住大逆不道的覺得,自己分明是剛出狼穴又如虎穴。
對于國人暴動,虞真的什么都不想說。
國人參政也算是人族方國的老傳統了,被國人暴動所殺或驅逐的國君也不止辛子一位,最多就是這位辛子創造了一個新記錄——有史以來被國人暴動驅逐的年紀最小的國君,也是唯一一個真正被國人驅逐的國君,才八歲。
別的國家國人暴動,說是國人暴動,實則國人就沒幾個真正參與的,普遍忙著趁火打劫,國人暴動的真正主力是貴族們養的私兵,所謂國人暴動不過是貴族取得國人中立的態度后發動的兵變罷了。
辛子被驅逐之事自然也是有貴族操控的,若無貴族操控與推波助瀾也不至于演變為國人暴動,但根本原因還是在于辛子自己,貴族們只是抓住了機會。
歷史上那些不滿總角便下臺的國君因為太過年幼,也沒什么權力,是無法利用國人暴動去殺他們的,普遍死于貴族的刺殺。
若是一個訓練有素的成年國君,刺殺很難有用,反倒是對付稚齡的國君,死士刺殺這招效果一流。
八歲的辛子做到了以稚齡享受冠者的待遇。
辛子是一頭擇人而噬的怪獸,盡管年幼,但已能彰顯出其兩分風采了,而這也恰恰說明了她的心急。
大君你才八歲,不是八十歲,何至于如此著急以至于最終被驅逐?
辛子走得灑脫,留下來的人需要蟄伏的人卻瀟灑不起來。
被任命為國君長吏的虞笑不出來,卻又無法拒絕辛子給予的權力,她有自己的渴望,而那需要權力。
經四十五丘被一名貴族襲擊,雖然巡邏隊最后趕到了,但丘長當時已經因為被拖在馬后拖了不少時間,皮肉都掉了一層,該丘的民卒們三人被殺,五人重傷,輕傷一大片,都被送去青婧那里了。
虞并未驚訝,早在國君走的時候她便加強了巡視,這一日終究還是來了。
國君直屬封地里對流民野人來者不拒,而流民野人不是逃奴便是逃跑的庶農,不管是哪個都不可避免的損害了其它貴族和奴隸主的利益。
貴族和奴隸主擁有廣袤的田地,源源不斷的生產糧食創造財富維持著他們優渥奢靡的生活,而要讓田地產生價值,需要人。
田地再肥沃,沒有奴隸和庶農耕作放牧也不過一錢不值的荒地。
現在都還沒人找大君算賬倒不是記得她是大君,自己是臣,而是國中貴族十之八*九都在忙著相互征伐,這場混亂已經從一開始的國君封地周遭蔓延至了全國,也創造了大量的流民。
經四十五丘的丘長是逃奴,前兩年的饑荒里,大君賑濟災民,按人頭發糧食,奴隸也有,糧食不多,吃不飽,但也餓不死,堪堪能讓人不餓死于饑荒。
奴隸習慣饑餓,很滿足。
貴族....一點都不習慣饑餓,想讓大君多發些糧食,這么上書的人被大君給砍了首級掛城樓上,在國人暴動大君被驅逐后才取下來安葬。
奈何不了大君又不想挨餓該如何?
很簡單,奴隸的一切都是主人的,包括生命,包括子孫,包括耕作的收獲,自然也包括賑濟的糧食。
溫馨提示:按 回車[Enter]鍵 返回書目,按 ←鍵 返回上一頁, 按 →鍵 進入下一頁,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。